自动驾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领域。
5月19日,国新办举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交通运输部将自动驾驶作为科技创新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领域之一,坚持“鼓励探索、包容失败、确保安全、反对垄断”的原则,积极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试点和应用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可以从六个方面体现:
一是推进发展政策出台。交通运输部和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印发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指导有关地方有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上路测试工作。今年2月,交通运输部又与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了顶层设计,指导产业健康发展。
据记者了解,《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从技术、产业、应用、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规划目标和愿景,指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展望2035年到205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强国愿景逐步实现,智能汽车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对此,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韩庆文对记者表示,从行业本身来说,出了政策层面的文件以后,可以让大家的合作交互更加畅通,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原来跨行业的交流只是技术层面的交流,有了政策层面的支撑,也会逐渐打破一些行业交流的壁垒。
二是推进技术研发。交通运输部会同科技部共同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实施,交通运输行业认定了5个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并且在行业重点科技项目设立自动驾驶研究的专题,统筹科研资源,开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的攻关工作。
“交通部从出台发展政策,推进技术研发,推进标准规范制定,推进测试验证,推进试点示范,推进国际合作等6个方向大力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是2月份出台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无人驾驶技术专家黄武陵表示,交通部加强了技术研发的方向性引导。自动驾驶技术在各方面还需要集中研发资源进行突破。设立和认证自动驾驶研发中心,投入研发资金则需要有所产出,并且能提升行业水准,对行业有所贡献,特别是要能推出一些行业急需的公共产品。例如,现阶段各自动驾驶公司都在做测试场景、都在采集数据、制作高精度地图,各类数据规格不同,没有形成合力和形成规模,研发中心是否能推动这类事情的进展。
三是推进标准规范制定。开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标准体系的研究,以及完成了十余项基础性技术标准,支持产业发展。交通运输部制定了营运客车、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指南,有序地推广辅助驾驶技术在重点营运车辆上的应用,从而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水平。交通运输部组织编制了《公路工程适应自动驾驶附属设施总体技术规范》,前瞻性地研究和布局支撑自动驾驶的公路基础设施。同时会同工信部、公安部,组织相关标委会,围绕着车联网加强标准协同和合作工作。
对此,黄武陵指出,在标准规范制定方面,交通部从营运车辆的角度推出系列的标准,更需要协同工信部、公安部等部委,更快组织和推动通用标准、数据类标准、车辆管理类标准等基础支撑标准制定,推动技术和测试类标准、业务支撑标准、安全标准的制定。自动驾驶业务落地,交通基础设施先行。例如,示范区的道路(交通标识标记、交通信号)该怎样规划和设计,针对Robotaxi和物流配送自动驾驶车辆,是否需要设计专用停靠点,自动公交车站是否需要改造,是否共享专用车道或者增设专用车道,是否增设自动驾驶专用的交通标记和标识,交通信号灯是否需要升级和改造;确定哪些关键和易发事故路段是否需要增设路侧感知单元并将感知数据通过车路协同共享等。
四是推进测试验证。交通运输部在全国布局认定了6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提升道路测试的安全水平,加强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的研发测试。会同工信部、公安部推动测试区数据共享、结果互认,提升测试服务水平,研究制定了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地建设技术指南(暂行),指导封闭测试场地的建设工作。
据悉,去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交通运输部为联合认定的上海临港、江苏泰兴和湖北襄阳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授牌。车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两部联合认定测试基地,是跨行业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成果,及时回应了技术发展需求与社会关切,将充分发挥部门合力,促进标准统一、数据共享、结果互认,推动车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促进跨行业协同创新迈向更高水平。
实际上,现阶段的测试场非常重要,其功能不仅是发布测试牌照,还需要针对每种自动驾驶实现及其不同阶段,给出测试结论和改进建议。在黄武陵看来,各地的测试场应该有各自专业侧重和特点,提升场地建设水平,包括测试场景种类,测试手段和测试方法,测试场数字化及数据分析和评估能力。建立数字化的、线上模拟测试场,并且提供标准化的接入接口,增加模拟仿真能力,数据和测试场景公开,让自动驾驶公司在上路测试之前能够共享这类公共测试资源。“以上,降低而非提高测试资源接入门槛,真正将测试资源向有需要的自动驾驶公司开放而不是提高收费将之挡在门外。”
五是推进试点示范。开展了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的试点工作,围绕基础设施的智能化、陆运一体化、车路协同等前沿的技术方向,推动5G通信和北斗导航等技术的应用,结合2022年冬奥会和2022年将要在苏州召开的第29届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会同北京、上海、河北等一些地方在京礼高速、东海大桥、雄安新区等推进一批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试点项目。
六是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交通运输部积极开展中德、中荷等自动驾驶技术的交流,推动中俄国际交通运输走廊无人驾驶通道的建设合作。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同时也需要政产学研用共同发力,更需要国际交流和务实合作。”刘小明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按照引领发展方向、明确发展底线、引导应用场景、引导发展生态的思路,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稳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应用,构建“新基建”的应用场景,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
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协同。强化跨行业、跨区域的协调,形成推动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合力。二是加强政策研究。制定促进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实施意见,会同工信部、公安部研究修订道路测试管理的规范,完善测试管理的体系。三是加强技术攻关。深入地推进实施科研项目,搭建政产学研用融合的行业协同创新平台,不断健全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技术及标准的体系。四是加强示范引领。结合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谋划一批先导应用示范工程,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探索形成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应用方案。
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