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不断提升的同时,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是否可靠褒贬不一,基于大数据的新能源汽车性能评价方法成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联盟依托平台百万级车辆实时运行数据已连续出版三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18、2019、2020)。2021年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形成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指数评价体系,针对车辆里程可信度、电池能耗衰减、快充效率等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的热点问题,报告进行了详细介绍,该报告已完成内容编写,即将出版。后续联盟将结合新能源汽车靠谱评价指数以及车辆运行特征、充电特征、氢燃料电池汽车、车辆故障安全等行业热点陆续推出系列专题文章。本期我们主要介绍新能源汽车里程可信度评价成果。
自2009年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启动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走在世界汽车电动化变革的前列,截至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销量超过550万辆,超额完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的500万辆目标。新能源汽车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们可看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实际用车体验褒贬不一。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实际续驶里程存在质疑;另一方面,冬季严寒气候环境下,新能源汽车里程衰减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借助于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评价指数开展新能源汽车性能评价,对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提升消费者用车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评价指数是在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百万级车辆运行数据基础上,提出基于大数据的新能源汽车性能评价方法。该评价体系从大数据维度客观反映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综合性能,通过对大数据评价指数的计算,打破了传统以实验室、试验场测试为唯一依据的新能源汽车性能测试评价体系。车型靠谱指数是基于新能源汽车运行大数据评价车辆性能的重要维度,而里程可信度是衡量车型靠谱指数的核心指标之一。里程可信度表示车辆公告续驶里程与实际续驶里程的一致性程度,车辆实际续驶里程是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平均消耗100个SOC所能行驶的里程。
东北地区纯电动乘用车里程可信度相对较低,部分典型纯电动车型低温里程衰减率能够控制在较好水平。从各地区分布来看,华中地区纯电动乘用车里程可信度整体处于较高水平,达到0.88;相较于其他地方,东北地区车辆里程可信度处于较低水平,为0.77。东北地区典型小型纯电动汽车车型(如五菱宏光MINIEV)低温续驶里程衰减率可控制在较好的水平(以120km和170km两个续驶里程车型为例,分别高于行业低温里程衰减中值水平11.9%和19.2%),能够满足华北地区,甚至东北地区的冬季日均行驶需求。
图 1 2020年全国各区域纯电动乘用车里程可信度
冬季严寒气候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衰减问题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针对新能源汽车低温续驶里程衰减问题,消费者应该养成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使用习惯,例如冬季驾驶车辆应注意缓加速起步,平稳行驶,以降低低温环境下的电池放电倍率,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并延长续驶里程;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和航程,保证电池有充足的电量,并提前做好再充电规划;行驶前先对车辆进行“预热”;合理使用空调。在驾驶过程中维持适宜的体感温度即可,节省一部分电量用于延长续驶里程。另外,建议使用座椅加热代替空调,以进一步降低能耗;保持适宜的充电习惯,养成随用随充的习惯等。
公交客车领域,企业样本选择800台以上的公交客车企业,车型样本在500台以上的车型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分析全国44家公交客车企业,亚星客车、东风小康、郑州宇通客车等企业里程可信度较高。其中,亚星客车企业里程可信度最高,为0.83。从车型分布来看,全国共分析43个公交客车品牌。其中,亚星牌、东风牌、宇通牌公交客车里程可信度较高,里程靠谱指数均在0.75以上。
物流车领域,企业样本选择800台以上的物流车企业,车型样本在500台以上的车型进行评价分析。全国共分析51家企业纯电动物流车企业,南京金龙、华晨鑫源、重庆瑞驰等企业里程可信度较高。其中,排在第一位的企业南京金龙里程可信度为0.86。从车型分布来看,全国共分析47个物流车品牌。其中,开沃牌、鑫源牌、瑞驰牌等物流车品牌里程可信度较高,里程可信度均在0.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