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开启智能交通竞赛

北京已批准自动驾驶出租车进入商业化运行,上海启动自动驾驶公交载人示范应用,广州开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深圳将进一步推动政策法规先行先试……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简称“双智城市”)建设中,北上广深等城市正在开展一场你追我赶的智能交通竞赛。

京沪一骑绝尘 开放上千公里路段

在主要街道上分布有多个自动驾驶出租车体验站,用手机APP叫车,就可以乘坐自动驾驶出租车;车上虽然按照规定有安全员,但即使面临复杂的路况也基本不需要人工接管,这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开区”)目前已经成为现实。

据了解,2021年,北京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无人化专项技术测试进入第二阶段,开放道路自动驾驶累计里程7.59万公里。超过30万人次参与载人试运营测试,道路测试试运营进入规模化阶段。上海累计开放615条、1289.83公里测试道路,可测试场景达到1.2万个,累计向25家企业、295辆车颁发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资质。测试道路里程数、场景丰富度、企业数量和牌照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临港新片区两港大道28.4公里快速路的开放,标志着上海准许智能网联汽车在城市快速路上开展测试活动。

伴随着双智城市试点的逐步落地,相关城市的路测规模也在逐步扩大。“路测规模的扩大与试点城市的比拼,既是对双智城市建设持续加速、走向纵深的印证,也为智能汽车技术加速演进及载人商业化落地奠定了基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俞荣锦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

广深高起点高目标 助力大湾区建设

在双智城市试点推进中,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成为一个重要标志。

广州、深圳领衔的大湾区智能交通规划也是高起点、高目标。近日发布的大湾区枢纽型自动驾驶创新试验区行动方案显示,预计2023年,广州市将在花都区开放自动驾驶示范道路150公里以上,具备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道路43公里以上,实现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功能性车辆等多种类型共1000辆以上自动驾驶车辆的规模应用,应用示范场景达20种以上;到2025年,自动驾驶的示范范围覆盖到花都全域969平方公里,自动驾驶示范车辆规模和智能化道路建设里程居于全国前列,智慧出行体系初步建立,实现服务人群美好出行,促进区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发展愿景。

双智城市建设相关试点中,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示范区建设是自动驾驶试点示范进入较为规范状态的标志之一,北京和上海相对较为领先,广州、深圳等试点城市的规划也较为超前,这些努力都为双智城市建设增添了动力。”华南理工智能感知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睿林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谈到。

技术含金量高 广州初创公司扎堆

在参与自动驾驶测试企业数量上,上海摘得桂冠。2021年,上海市累计向25家企业、295辆车颁发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资质,企业数量和牌照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其中,临港新片区两港大道28.4公里快速路的开放,标志着上海准许自动驾驶汽车在城市快速路上开展测试活动。

广州市目前有百度、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滴滴、AUTOX、广汽等与自动驾驶业务相关企业。其中,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和广汽的总部均设立在广州;AUTOX虽然总部在广东深圳,但距离广州较近,有位置优势。其中初创公司无论是参与道路测试,还是开展商业化落地推广,都比整车企业更“激进”,这也帮助广州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智能网联汽车城市之一。此外,广州市花都区政府分别与京东物流集团、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普华灵动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等4家无人配送头部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无人配送产业化落地。

双智城市建设的逐步落地,自动驾驶企业是先行的主体之一。“自动驾驶相关企业不仅是路测的主体,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中国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正在进入行业领先队列,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基础和抓手。”中南大学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研究员时蔚然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北上广积极“铺路” 深圳还欠东风

早在2017年12月,北京市就出台了《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填补了当时国内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法规的空白,使得北京在发展自动驾驶领域迈出了领先的一步。在政策方面,北京市瞄准当前自动驾驶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政策管理问题,以北京经开区全域为主体加上若干条高速公路区域,建设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据悉,北京市已建立一整套涵盖封闭试验场地、仿真测试平台、自动驾驶车辆技术评价、测试道路要求、数据采集要求等多个方面的较为完备的自动驾驶车辆技术测试评价标准体系,同时将继续推动现有成熟的测试标准向产品级标准转化,为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汽车的产品化和规模化示范运营夯实基础。

上海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先锋城市之一,2018年,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是全国第二个发布地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城市,近日发布的《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也同样新增了智能网联汽车高速及快速路测试、准商业化示范运营、无人测试和示范、网络及数据安全、交通事故处理等多项相关内容,并特意将“无人测试和示范”单列一节,开放程度丝毫不逊于北京。在自动驾驶汽车无人化探索方面,上海市在2021年10月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实施办法》,增加了“完全自动驾驶测试和示范”章节,坚持“分步分阶段实施”路径。

广州是自动驾驶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2018年12月,广州印发《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允许测试主体申请远程测试。广州还出台了《关于逐步分区域先行先试不同混行环境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政策的意见》,并发布了《在不同混行环境下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细化了事故和违法处理要求、退出机制和职责分工等。

目前,《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仍处于修改完善和立法审议阶段,正式稿有待出台。深圳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城市之一,高度重视自动驾驶汽车发展。在自动驾驶汽车无人化方面,深圳市拟运用特区立法权通过立法破除法律障碍,允许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销售、上路,并允许在一定条件下不配备安全员,在深圳,南山区积极推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全域开放,加快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港口码头、区域配送、铁路物流基地等有序纳入测试开放目录。

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加速前行之中。“双智城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强大支撑。”俞荣锦表示,有了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示范区建设,就能推动双智城市建设更好、更快地落实蓝图,取得成绩,凸显作用,惠及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