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乘用车车主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基于时间和空间的车辆停驻位置,往往呈现出一定规律特征。以月度为单位分析车辆最频繁停留位置,综合考虑时间段、停留频次和停留时长因素,可以识别出用户的工作地和居住地。其中,车辆在工作日白天最频繁停留位置,往往可以反映出用户工作地的位置;车辆在工作日夜间最频繁停留位置,往往可以反映用户居住地的位置。
针对用户常驻位置的分析,可以识别新能源车主的聚集性分布特征,为车企门店选址、线下广告投放等场景提供指导。本文将针对细分市场:价格区间25-35万,动力类型为纯电BEV的车辆进行分析。
我们将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分析各城市新能源汽车用户常驻位置特征,本期将介绍——重庆市。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拥有长安汽车、赛力斯、理想等新能源汽车研发及制造企业。近年来,重庆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25%。

重庆市私人电动乘用车主要聚集在主城九区,其中在长江和嘉陵江沿岸的渝北区、江北区和南岸区位于前三位,在全市占比分别为32%、12%和11%。排名第一的渝北区,是最近10年重庆市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新建了一批商业楼盘和办公楼宇,人口增长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创造了条件。
渝北区常驻AOI小区主要分布在照母山、礼嘉等区域,其中鲁能星城和龙湖两江新宸两个楼盘常驻车辆数超过150辆。
江北区常驻AOI小区主要分布在北滨路沿岸区域,排名第一的保利江上明珠常驻车辆数超过100辆。
南岸区常驻AOI小区主要分布在南滨路沿岸区域,排名第一的万科金域学府常驻车辆数超过60辆。
1. 重庆市新能源汽车用户分布不均,且以中心城区居多
2. 同一细分市场新能源汽车用户常驻AOI小区呈现出聚集性分布特点,说明同一片区域的用户在选择上具有一定趋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