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9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大数据应用分会、北京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汽车大数据应用产业大会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大数据应用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亦庄隆重召开。大会以“数智驱动 擎启新章”为主题,聚焦汽车大数据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中的核心作用。
大会专题报告环节,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照生作为参与GB/T 32960标准修订的核心成员之一,以《GB/T 32960.3-2025电动汽车远程服务通信协议国家标准解读》为题,针对标准修订背景、编制过程、修订技术要点和行业关注问题等进行解读,引导新能源汽车企业及时了解相关内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化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张照生,代表课题组把现在做的工作给大家做一个汇报,主要是GB/T 32960.3的修订工作。2016年课题组就首先制订了32906.3的相关标准,2022年开始对标准进行修订,因为各方对标准关注度比较高,所以修订的时间比较长,历经了三年多的时间,终于在5月初通过了国标委的发布,针对标准一些修订要点我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一、标准制定情况
首先我从三个方面来对修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修订背景是在2016版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数据统计的情况,进一步分析新能源汽车对安全监管的需求,修订主要是强化电池、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强调电池、充电设施关键环节的预警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第二个更多是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比如说原来的电压、电流等数据已经不能满足相关要求,我们之前设定的一些范围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技术发展要求,所以对内容做了一些修订。
最后一个是为了兼容在2016年之后发布的新标准,比如GB 38031、GB/T 34014等等相关标准,对行业标准统筹进行了修订。
标准是在2022年4月份确定要进行修订,期间举行了30多次相关会议,最终把标准修订下来,于今年的五一正式发布。按照标准要求,今年11月1日正式实施,6月份之后到11月之前,各个企业平台要和国家平台开始新一轮的对接。
二、主要技术内容
我们构建了三级平台体系,从终端到企业平台、到公共平台的监控体系,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三块:一个是针对现在新增的管理要求,增加了一些对安全监管方面的要求;一个是相关定义以及范围的修订;另外还有增/删的采集项,后面我对整个内容做一个详细介绍。
动态数据方面,原来是61项数据加上报警时的12项数据,新标准动态数据是82项,增加了一部分数据。另外,有一个是报警时候采集的单体数据,现在拿到正文里面来了,要求车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都要进行正式的上传。
静态数据方面也做了一些修订,主要是对静态数据上传时间做了一些修改。
三、重点条款解释
第三部分是对重点条款的解释,我会对每一部分修订内容做一个详细解释。
我们按照部委要求增加了平台间通道加密相关要求。通道加密引用了GB/T 40855的相关要求。怎么进行通道加密呢?现在国家平台有一个证书产生器,等平台对接通过之后,比如在6月份到11月份中间各个企业会和国家平台对接,拿到新的平台资质。拿到平台资质之后我们会通过邮件的方式把相关的加密证书发送给企业,企业就可以按照40855的相关要求和国家平台建立通道加密,进行相关的数据传输。
高压下电之后进行1小时的数据传输,这部分是这次标准修订过程中一个比较大的修订点,经历了多轮讨论,为什么有这个相关要求呢?更多是从安全监管角度提出的要求。我们通过采集数据分析,发现现在新能源汽车静置状态下着火事故率是46%,比运行和充电时着火事故率都要高,但是目前企业、监管机构对静置状态下为什么着火没有数据,不知道相关原因。因此就按照部委要求,希望对静置状态下着火了解相关原因。
为什么设定1小时概念呢?我们发现对于静置状态着火的车辆有70%是静置1小时内发生着火,74%的车辆是静置2小时之内发生着火,24小时之内发生着火的比例大概40%左右。所以我们制定相关标准,车辆下电之后强制要求采集1个小时之内的数据。此前大家更多只对电池安全状态进行监测,把其他单元都关了,并且数据不需要传输。新标准在59分30秒内数据不需要传输,只要求在59分30秒结束之后传输一帧数据,表明确实在开展数据监测,要求强制进行数据监测。上传的数据最少是一帧,也可以每秒钟进行数据传输。
上传的数据包括动力电池单体温度数据和单体电压数据,1小时之后,不再强制对车辆状态进行监测,但是建议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监测,比如长时间监测都是可以的。有些企业提到,比如我升级过程中车辆上电了,会不会还要求再采集1小时数据。我们做了一个简化,只有在行驶完成之后和充电完成之后才进行1个小时数据安全监测。
另外一个,我们增加了4级报警的相关要求。根据GB 38031相关要求,要求在静置监测条件下,如果发生3级或者4级报警的话,要求对车辆高压进行上电,上电之后也要进行每秒钟数据的传输,传输30秒钟,从发现车辆出现了3级报警和4级报警这个故障点开始往后计时30秒进行数据传输,每秒钟传输一帧,前面的数据可能没有记录,我们不要求故障点之前的数据进行传输。
我们这个标准要兼容2016年相关标准,所以对消息头做了相关标识的规定,原来的标识是0223,现在变成24,这是对消息头起始符的相关修改。
新增了对数据单元进行加密,这个不是要求,是建议,我不详细展开,因为针对现在国家平台单元加密做了一些相关测试,单元加密会极大增加加密解密的数据量,最大可能增大7倍时间的耗时。所以目前国家平台暂时还不支持数据单元加密,这个我就不展开了。
应答标志,前期车辆相关数据传输过来之后我们只是回答你是正确还是错误,但是有些企业反馈说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的错误。所以现在对出现错误比较多的类型做了分类,比如解析验签的错误以及解密的错误和数据结构的错误等等,这几类错误类型我们做了相关的分类。
GB/T 34014规定现在新能源汽车编码是24位,原来没有做规定,我们当时规定储能包的个数,现在因为有些企业有多个电池管理系统,所以现在更改为有多少个电池管理系统,每个电池管理系统有多少个储能电池包的个数。三个数据项量没有增加,但是定义都发生了改变。另外,2016版现行的数据采用分包传输的方式,但是在2025改成不需要分包传输了,有多少数据都可以一包上传。2016的时候大部分用2G卡,在数据传输的时候容易引起包的丢失,但是在4G、5G状态下不会出现包的丢失,所以我们就把数据传输没有按照分包的方式进行传输,极大简化相关传输内容。
芯片加密,这个也是部委提出的安全加密要求,要求现在的数据采集终端必须有相关加密单元。终端上有加密单元,把数据在终端加密,然后传到企业平台,企业平台再转发到国家平台。现在的T box肯定要进行升级,升级之后有加密芯片,有加密芯片之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车辆要跟国家平台对接,对接之后车辆第一步要先把你的加密芯片静态备案信息传输到国家平台,国家平台会对你每一包的传输数据进行验签,相当于在终端传输数据放在信封里,信封加了戳,中间不能打开,把信封传到企业平台,企业平台把信封传到国家平台,你如果打开的话我就认为你对这个数据做了一些修改。戳我怎么看你打开没打开,就是通过你传到国家平台的公钥,对它进行验证。
对于公钥验证,我们现在签名支持两种加密方式:RSA、SM2算法。现在大家看到的签名类型有R值有S值,这个R值、S值只是针对SM2的值,如果大家用RSA算法的话大家就填R值就可以了,S值填0。
对于整车数据格式也做了调整,包括总电压、总电流。现在电池更多了,总电压更高了电流更大了,所以做了一些扩增。
动力电池数据我们做了一个定义,原来是最小单体,现在改成最小并联单元,你可能有两并,两个小电池单体,以及温度格式进行了定义。比较大的一个修改,2016版传输的数据只是对于公共领域的车辆要求进行单体传输,新版国家标准把动力电池单体数据拿到了正文里面,要求对所有领域的车辆都进行单体数据传输。删除了2016版的极值数据。
从技术进步角度,对驱动电机的转速和驱动电机转距做了修订,比如电机转矩从原来-2000到4351,现在改成了从-20000转到20000,对电池控制器输入电压,电机控制器的直流母线这块电流我们做了删除处理。
还有燃料电池做了比较多的修订,因为在2016年燃料电池的发展还比较弱,2016版没有对燃料电池做比较严密的规定,现在我们对燃料电池数据原来表达不严密的地方做了修订,比如说燃料电池电堆的电压、电流和冷却水出口温度,对它进行了明确定义。另外,增加了采集项,对剩余氢的百分比以及高压DC/DC控制器温度,以及氢气/空气入口压力、空气入口温度等影响燃料电池安全的元素做了增加。
还有一个变化比较大的,车辆位置的数据,这也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为了遵循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相关规定,有些企业提出,智能网联车等等,要求不能传输直接采集的数据。所以现在对格式和定义做了修订,大家可以采集WGS84的坐标系,也可以按照GCJ02标准进行数据采集,但是数据传输的时候要标明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的。这个主要是为了规避国家测绘中心对数据采集的相关要求。
报警数据,4级报警,这次修订过程中我们增加了4级报警,只有一项,车辆可能会发生热失控的报警,GB 38031标准里面报出来一个信号,有可能会发生热失控,我们把这个作为4级报警。4级报警的要求和3级报警是一致的,要求出现报警之后前后30秒钟进行数据的传输。
另外对报警类型做了增加,现在企业存在一个问题,3级报警量太大,我们做不了处理,为什么?现在没有报警类型,只有最高的报警等级。比方我有三个报警,其中只有一项三级报警,有两项是一级报警,但是我们现在报警的时候只报这一个,同一时刻发生的报警最高等级是3级,导致国家平台认为你这三个报警都是3级报警,导致3级报警的量过多,不好处理。所以这次标准修订过程中我们明确了哪些报警是3级报警,增加了通用报警故障等级位增加2×N5的字节,N5就是报警数量,你有N5个报警项,为什么每一个报警项有两个字节呢?第一个你是哪一个报警项,第二个是报警等级。这样就减少了故障等级被拉高的可能,这块我们进行了修订,减少以后误报以及提升报警等级的可能性。
通用报警标志位,原来有19个通用报警标志位,现在增加到27位报警标志位,增加了几个相应的报警,包括燃料电池的、超级电容的以及电机的超速报警。
针对部分企业的要求我们增加了超级电容相关的数据安全监管要求,包括电压温度等相关采集项,有些企业反映超级电容和电池同时数据传输的时候有可能存在数据错误的问题。因此,我们对超级电容上传内容做了修订。
另外一个条款,这个条款不在32960.3的范畴内,但是也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阐述。车辆的接入流程,里面写的是自车辆产品下线接入企业平台后,应将车辆生产数据录入国家平台。什么概念呢?现行数据是要求车辆销售完之后把车牌号等等相关信息收集完之后,再传输到国家平台,标准修订完之后不这样了,要求你的车辆下线之后就接入国家平台。如果说下线之后没接入国家平台也可以暂时不接入,但如果接入了企业平台,你没有销售也要接入国家平台。接入国家平台的时候要把部分的车辆静态数据同步接入,包括车辆本身数据,比如车的重量、车型的相关信息、燃油的相关信息、可充电储能电池的相关信息,车辆本身的一些信息也要随着车辆接入。我们为了简化对企业人力的影响,把相关接口都改为自动化接入,后续尽量减少企业接入的工作量。另外一个数据,包括车辆的车牌号等等相关数据,是等车辆销售完之后对部分静态数据进行补录,现在的接入流程是静态接入、动态接入,再补录数据,按照这样的流程进行数据传输。
我对32960.3的修订内容给各位领导做了一个简单的解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