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回顾】付炳锋:新能源汽车总体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高峰论坛会议现场

10月22日,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2021年高峰论坛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莲花山庄酒店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突破关键技术 创新发展模式”为主题,通过全面集聚企业代表与行业专家发表主题演讲的方式,探究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剖析产业数据安全风险,谋求关键技术攻关和发展模式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一司司长王卫明,柳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崔峻,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信厅副厅长汪东明等出席会议。会议吸引到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媒体超过600人参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出席论坛并就“新能源汽车总体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作主题报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报告

在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顶层设计的完善和市场规模的有序增长。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稳步提升,但产业链仍存在基础器件、基础材料等短板弱项,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仍有待提高,车企难摆脱电池“重资产”包袱等问题。

对此,付炳锋指出,政府相关部门应持续优化政策支持体系,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需强化自主创新,推动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协同发展,创新新能源汽车运营模式,推动新能源汽车回收再利用快速健康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全面提速。

付炳锋秘书长由衷希望:通过“双碳”目标的实现,助力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实现汽车产业的深度变革,早日实现“汽车强国”的建设目标。

 


以下内容为演讲实录:

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顶层设计的完善和市场规模的有序增长。2021年上半年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分布主要集中于400-600km区间,占纯电动乘用车总产量53.5%,同比降低11.8%;300公里以下与600公里以上车型产量分别为20.4万辆和5.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69.6%和502.9%,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稳步提升。2021年9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9.5%,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渗透率由2010年的0.04%提升到11.6%,这使得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目标愈发明确。此外,主流纯电动乘用车电耗降低至12.5kWh/100km(工况条件下),续航里程提升到400km以上,系统能量密度最高达194.12Wh/kg,电机功率密度从10年前的2.7kW/kg左右提升至目前的4.5 kW/kg以上,转速从5000rpm 到16000rpm甚至更高。与此同时,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最高达194.12Wh/kg,充电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截止到2021年9月,联盟内成员单位累计公共充电桩104.4万台,私人专属桩117.9万个,换电站890座,公共领域充电网络建设得到了有序推进。

落实我国“碳达峰 碳中和”生态目标,能源转型是关键,政策引导是保障。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需要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换“大脑”、换“心脏”、换“神经”、换“感知”、换“手脚”,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战略转型契机,加速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

从生产链条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使汽车变为移动的智能终端。电驱动带来的驾乘愉悦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同时改变着能源的消费结构。新一代信息技术使汽车变为移动的智能终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热销新能源产品呈现出“极化”特点,新能源市场化发展的基础在不断夯实。

目前,产业链仍存在基础器件、基础材料等短板弱项。基础零部件以及工艺、材料、技术等方面的研发,以及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存在薄弱环节。智能汽车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链基础空心化严重,绝大多数车规级芯片仍依赖进口,存在断供风险;车用基础软件严重受制于外资供应商;核心零部件价格居高不下,整车制造成本降幅不及预期。

另一方面,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仍有待提高。早期占据充电热点区域的中小运营商因经营不善难退出市场,出现“故障桩”、“僵尸桩”等问题,造成消费者充电体验差。同时,退役电池回收利用问题突出。大部分网点均依托4S店建设,其规范性缺乏进一步评估,导致电池回收量不足,难形成规模效应。梯次利用仍处于探索阶段,退役电池的残值评估、自动化拆解、快速分选重组等共性技术储备不足,所以整体形势依然严峻。

此外,车企难摆脱电池“重资产”包袱,新能源汽车整车售价下调空间有限,汽车销量和企业的盈利水平提速缓慢。从现有市场格局来看,经济型产品(五菱系列、长安奔奔系列)和高端产品(蔚来、理想、特斯拉)销售火爆,但中端产品单一,消费者可选择空间小。首次购置成本高、二手车残值低、产品安全忧虑等问题严重影响消费者购车信心。

有鉴于此,付炳锋秘书长提出倡议,希望从以下六个方面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面升级:

第一,低碳出行,持续优化政策支持体系。有关部门应出台2023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延续等优惠政策,提速市场化发展,促进新车消费,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破除制约汽车购买使用障碍,释放汽车消费潜力;鼓励出台充电、停车、过路、过桥等使用环节的便利性政策,推动汽车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的转变。

第二,强化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制造厂商应加强核心技术的前瞻性布局,加快新型电池技术研发,如无钴电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推动车载操作系统的共同开发和应用 ,加快开发多线束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车载芯片、功能软件和中间件等研发和产业化,提升产品性能,持续降低新能源汽车电耗水平。

第三,坚持跨界协同,推动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协同发展。产业链应以数据为纽带,打通能源网、交通网、服务网、车联网等跨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实现“车能融合”、“车路协同”、“车网互联”,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规模,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圈。

第四,突破充电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运营模式。鼓励私桩共享、V2G、充换电结合、光充储一体、光充换储一体等,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加快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超级快充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及应用,提高充电便利性,探索智能化充电设备及商业模式,满足用户充电安全、便利需求,提升充电体验感。

第五,多方协同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回收再利用快速健康发展。相关企业、机构应发挥平台作用,建立良性回收利用体系,加快行业团体标准制定,推进标准政策体系完善,规范行业统计口径,构建第三方评估及交易平台,加强产业链协作,创新商业模式,充分发挥产业链主体优势,开展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效益评估,探索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探索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场景和潜在市场,拓展电池回收利用渠道。

第六,双轮驱动,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全面提速。主机厂商应充分利用智能汽车发展的巨大机遇,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抓住自主品牌机遇,重点支持高端品牌产品突破,培育面向大众的中端品牌产品,鼓励经济型品牌的推广使用,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金融资本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在确保汽车数据信息安全基础上,通过对整车和电池数据深度挖掘,推进科技金融和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优质厂商、品牌或技术提供征信、融资服务和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