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回顾】仝宗旗:中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期,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意见》提出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支持政策。在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第39期微课堂,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分享了 “中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精彩课程。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成效显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921万辆,新车零售端正加速渗透。同时,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4月保有量达332.4万台,1-4月增量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从近4年新建公用桩功率情况看,120kW及以上大功率充电桩增长迅速,其中180kW及以上超充桩年均增长率最高达92.8%。对此,仝宗旗表示,随着我国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完善,其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演变。

开放市场,商业模式多元化发展

仝宗旗指出,其一,参与主体由运营商为主导逐渐转变为运营商主导、多主体参与、多方合作的产业推进模式;其二,市场领域逐步由原来笼统的公共和专用领域过度至以车型结构为服务对象的多领域市场结构,同时部分区域根据当地政策扶持重点以及车辆运行模式又进一步细分市场结构(例如出租网约的换电领域、充电领域等);其三,收入来源由原来单一充电服务费模式逐渐向设备运维服务模式、代运营分成模式、大数据价值挖掘模式、站点增值服务拓展模式等演变。

政策下沉,聚焦基础性应用服务

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扶持。自2015年以来,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从而加快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仝宗旗主任分析,各省市地方将逐步完善细化政策,聚焦解决居民区、城市公共、高速公路等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完善政策体系,其中行业监管和财政补贴是政策主要方向,针对上一阶段的规划进一步地提出具体政策实施细则。“省级政策主要是完善当地规划,指导各地市落实中央政策,充换电基础设施政策实施细则将主要由地市/县发布。2021年新出台充换电基础设施政策主要由地市发布,超过90%。新发布政策主要是推动居民区充电桩建设,加强充换电设施安全监管,充换电设施补贴等三方面。”仝宗旗说道。

双管齐下,兼顾倾向性及安全性

与此同时,仝宗旗认为,奖补政策将更具有倾向性,向保障类充换电设施倾斜,同时开始朝着扶优扶强方向演变。“十四五”期间,政策补贴范围将进一步扩展到居民区充电桩、专用充电桩、换电站等;具体方式是通过普遍补贴奖励优秀的方式,激励产业健康发展;补贴额度也将有一定幅度提升,各地方进一步落实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转向补贴充换电。另一方面,仝宗旗主任判断,安全监管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政策关注的重点方向,并重点延申至居民区充电桩。

打破僵局,重构行业体系和规范

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的增长,为提升各自品牌车辆的销售,车企将逐渐加大充电网络建设,乃至互联网企业、房地产企业等未来都将参与到市场建设运营。同时,行业组织和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将凸显,充电联盟将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协助主管单位开展行业自律工作;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将不断完善产业链各环节规范,并向全行业推广。另一方面,为打破经营僵局,各企业将创新探索运营模式,从而催生多种新技术应用。

放眼未来,仝宗旗建议从以下六点入手,全面促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发展:

1、围绕需求,构建分领域、按场景、充换结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2、提升充换电设施运维服务质量,加强安全监管;

3、构建综合能源服务体系,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助力碳中和;

4、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形成能源补给“一张网”;

5、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标准体系,提高充换电设施网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6、多业态融合共建,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充换电服务生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充换电基础设施行业具有广阔前景。今后仍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合力,逐步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全面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充换电设施保有量的合理比配。

 

联盟成员单位可登录下载PPT相关内容